新职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分工、整合和分化在就业领域的体现,代表了我国产业创新的趋势与产业发展的方向。新职业由技术进步、组织与商业模式变革以及需求升级三种力量共同推动产生,要促进其规范发展,发挥对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支持作用。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相关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带动出现一批技能要求新颖、专业性强的新职业。新职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分工、整合和分化在就业领域的体现,代表了我国产业创新的趋势与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新职业大量涌现
我国高度重视新业态、新动能的发展,并不断将其中发展较为成熟、价值引领作用明显、对未来产业支撑作用巨大的职业类别固定下来,形成新职业。2019年至今,人社部共向社会发布了3批共38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中既包括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经理人,也有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能够赋予人工智能人类感知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更有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帮助国家提升智能制造实力、突破芯片等薄弱环节的前沿职业。除了已公布的新职业外,还有大批在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组织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以往的新职业不断涌现。
新职业的出现,对于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对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职业的诞生为社会创造了大批优质的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有利于改善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前景,为相关产业升级奠定人才基础。
三种力量共同推动新职业产生
通过分析两年来国家已公布的新职业以及参与申报的众多新职业,可以发现,新职业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层次变革与升级带来的趋势。新职业并非简单的职业内容更新,而是由技术进步、组织与商业模式变革以及需求升级三种力量共同推动产生,代表了各行业的发展方向与人才需求方向。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由此产生高端专业技术类新职业。例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的出现反映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方向。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反映了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催生连接产业体系内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与运维员反映了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大批量应用,以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技术进步也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多样化,特别是数据和管理成为当前时代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向各行业快速渗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字化管理师、在线学习服务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以数字化管理师为例,该职业可以帮助服务、制造、建筑、教育培训等多类行业企业搭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流程再造,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组织与商业模式变革最典型的是平台商业模式的出现。平台商业模式是利用数字技术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并为其交易提供互动机制的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可以改造传统职业,实现效率升级与服务质量的改善,也可以产生服务范围更广、对接客户更多的新职业。被亲切地称呼为“外卖小哥”的网约配送员穿越大街小巷,成为链接商户与消费者的桥梁;网约车司机的出现改善了大众的出行体验与服务质量;互联网营销师更是促进了企业营销、消费者选购商品新形式的形成。
需求升级是新职业大量产生的推动力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升级趋势明显,消费需求领域不断细分,迫切需要更规范化、职业化的从业者提供服务。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新职业体现了全社会健康、照护、养老、食品安全等社会需求的提升。以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为例,该新职业可以帮助识别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精神状态和感知与沟通能力,是适应老龄社会对养老服务个性化和精细化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消费空间不断扩容,电子竞技运营师、调饮师、建筑幕墙设计师等细分消费领域新职业广泛出现。
发挥新职业对创新与产业升级支持作用的建议
国家公布的新职业仅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类新职业的一小部分,还有大批新职业将破土而出或逐步成熟。
未来,技术进步、组织与商业模式变革与需求升级三种力量将继续推动更多新职业的产生。更好地以新职业为抓手,推动劳动力市场发展对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支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导劳动者有序进入新职业。通过广泛宣传新职业,提升新职业社会认知度,引导人才不断进入新职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大助力。在高校和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支有专业化理论水平以及丰富市场与实践经验的职业指导工作者队伍,为青年从业者提供新职业从业咨询,帮助青年从业者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应加强对新职业从业者的职业意识教育,增强职业认知和职业忠诚度。
二是创新新职业人才发展机制。开展新职业公共培训,加大培训资源供给,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构建完善线上培训系统,推动新职业培训发展,支持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新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新职业职业教育发展。构建新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新职业技能形成机制。
三是帮助从业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业者特别是青年从业者应转变职业价值观,从关注工资待遇、安全稳定舒适等外在职业价值观转向关注职业是否富有挑战性、是否具有自主性、是否符合个人兴趣爱好,是否能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等内在职业价值观,这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职业竞争力。
四是促进新就业形态类新职业规范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在发展中承担相应责任,除社会保险外,应鼓励并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从业者设计商业保险,利用市场力量管控和分散风险,政府可予以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通过政策法规,以及推动广泛的社会对话界定新就业形态就业市场的交易规则,明确平台企业、消费者、劳动者在平台中的权利义务边界。